回到首页
menu
首页
全部文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万圣节哪一天中医对「鼻窦炎」的认识-健康社区俱乐部
时间:2016年12月09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528次
中医对「鼻窦炎」的认识-健康社区俱乐部
中医对「鼻窦炎」的认识
闫大夫全科医学工作室
鼻窦炎传统名称为鼻渊、脑漏、脑渗、脑泻、流涕、脑砂、控脑砂、鼻颓、脑崩等。凡先天性筛板或蝶窦骨缺损,颅前窝及颅中窝底骨折或手术外伤等,都可以有脑脊液从鼻中流出,但这与中医所称“脑漏”有本质区别。 《素问·气厥论》的“胆移热于脑,则辛安鼻渊”和《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少阳之变,甚则入肺,咳而鼻渊”,是祖国文献中鼻窦炎的最早记述。《外科正宗》的“脑漏”,决非陈氏所撰,当时《景岳全书》中也用此名。 清·王士贞《香祖笔记》“王安石常患偏头痛,神宗赐以禁方异世蔷薇,用新萝卜取自然汁,入生龙脑少许珂兰葵尔瑞,调匀,昂头滴入鼻窍,左痛则灌右鼻,右则反之”。由此判断王安石可能曾患过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
【专科表现】 疼痛与头痛:患者常感头部沉重、闷痛,在低头、用力、跳跃、擤涕及咳嗽时其痛倍增。同时尚有放射性疼痛,可使周围部位也产生疼痛,而直这种疼痛为持续性的。 涕量特多:鼻涕奇多是鼻窦炎的主要症状,所以鼻渊之名也因之而得。渊者,水多的意思,《庄子·天道》中“渊渊乎其不可测也”可证。有大量粘液性或脓液性鼻涕,一般以急性发作的高峰期为更多。且不易擤尽,或向后流灌于鼻咽腔而到咽部。所以病人常主诉为痰多。有时混有血迹或腥臭气味。 鼻阻塞:鼻腔阻塞,也为本病常见症状之一。因清阳不举,空窍难以空清之故。有时也以稠涕潴积而阻滞不通。前者即使排尽涕液,仍然不通。后者在排尽涕液之后,在一个短暂时期内,可以通畅一些,但不久又阻塞起来。阻塞常可呈交替性。 嗅觉障碍:本病患者可使嗅觉减退,或甚至消失。一般为暂时性,但少数亦可呈永久性。这是肺气不和之故,诚如《灵枢·脉度篇》“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全身表现】 发热:如继发于上感或急性鼻炎之后者,常使原发病的发热加重或延长。至于真正由于急性鼻窦炎而引起的发热,并不严重。
其他:食欲不振,周身不适,甚至烦躁。这种情况,以急性额窦炎及牙源性上颌窦炎,比较严重。 【专科所见】 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鼻道有积潴性脓性分泌物。如其未见者,不妨再做一次垂位测验。 急性鼻窦炎时,邻近部位皮肤及软组织可能出现红肿孔一红,例如额窦炎者在额部及眼睑,上颌窦炎在颊部或下眼睑,筛窦炎在内眦的上内部分。 局部窦区的压痛,有时很明显,尤其是在急性期。 此外,还有透照观察,血象检查、穿刺及摄片检查等等,这都是在中医四诊之外的现代化检查,对辨证、辨病有很大的帮助。 舌诊、脉诊,完全符合急性炎症的一切表现。 【病因病机】 本病多继发于急性鼻炎或伤风感冒之后,也有由急性传染病并发者,此外还有其他许多原因所导致者。 风寒:《诸病源候论》“夫津液涕唾,得热即干燥万圣节哪一天,得冷则流溢,不能自收.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
道姑妙妙
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外科正宗·脑漏》“总因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乃成其患”。 实热:《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冯氏锦囊秘录》“若流黄臭水而痛者,为热久而不愈”。 外寒束内热:《医学准绳六要》“邪从面而来,则入阳明脉道,怫郁气不通畅,故清涕时出,久变为浊,所谓外寒束内热”。 风热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赤气后化,流水不冰,热气大行,……其则入肺,咳而鼻渊”。 太阳督脉之火:《景岳全书》“鼻渊证,总由太阳督脉之火甚者,上连于脑而津津不已,故又名为脑漏。” 清阳不升:《灵枢·优恚无言篇》“人之鼻洞,涕出不能收者,顽颡不开,分气失也”。《医彻》更作如此解释,谓“鼻,上通脑户……脑为元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九窍为之不利”。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以下四者: 急性鼻窦炎续发性---残邪袭肺,原发性(风寒/风热)、清阳不升,只要治疗及时、得当,一般预后好。如果治疗失时、不当则可转为慢性。 【辨证要点】 残邪袭肺:任何一种疾病,都有它的病程经过的时日,如这个病应该恢复而没有恢复,甚至高峰再起,应考虑因此而起的继发性某病的来临。继发的急性鼻窦炎,当然是残邪未彻使然。但这种残邪仍然徘徊于风寒、风热和清阳不升三者的范畴内。 风寒:全身症状有凛寒感,少汗,头痛,喜饮热开水。局部则鼻塞严重,呈阻塞性鼻音。涕清稀,谤沱难以控制,嗅觉暂时消失。检查,粘膜苍白水肿英雄祭演员表,鼻腔分泌增多,透照有阴影。脉浮紧为多见。舌薄白苔漓江的水。 风热:也可作为实热,寒少热多,有汗头痛,口干喜求冷饮,大便干结。鼻塞不太严重,涕多较为稠厚而发黄。检查,粘膜充血或潮红。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可增高。舌苔薄微黄,舌质可能有红意。脉浮数或大。 清阳不升:一般出现于起病7--10天之后,涕多不敛,鼻塞严重,头脑钝痛,同时或可伴以头脑昏沉,视物模糊,耳中憋气,口中粘腻等。局部检查,与风寒型无多大区别。舌苔薄腻,质可嫩、胖,脉濡或软。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较急性为多见日日顺乐家,其中多窦炎和全窦炎又较单发于一个鼻窦者为多见。单鼻窦炎中,上颌窦炎最多见。 慢性鼻窦炎多因急性鼻窦炎不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及反复发作而转化为慢性的。至于急性与慢性之间的分划界线,至今无明文规定。按临床上习惯,凡急性鼻窦炎超过4-6星期而不得告愈者,即成为慢性了。 【专科表现】 基本上类似于急性的所有一切症状,唯反复发作不休,缠绵难愈,但没有寒热等急性症状。急性发作时,其症状与急性鼻窦炎很相似,不过其程度较第一次急性发作时轻些,病程(指急性发作期)也较为短些。一般说来,大体上是: 分泌物特多:和急性的一样,也是主要症状之一。其质较急性的为稠厚,多呈黄绿色,粘液性或脓液性但以脓液性为主。但也有少数,质稀薄呈青白色。牙源性上领窦炎,则常有粪样恶臭味。 鼻阻塞:并不比急性的缓解,由于鼻粘膜肿胀和分泌物增多之故。而且久病于肺经者,气必为之而虚,气以帅血,气虚则血滞而瘀,瘀留鼻甲则鼻甲肥大,瘀积不化则鼻甲之肿也无法收缩,所以长期呼吸不畅。 嗅觉减退或消失:因长期浊气蒸熏,清阳不升,致一片阴履笼罩,空清之窍,早已不空不清。古训谓“虚以纳物”,故嗅觉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头痛常有下列几个特点: ①常有时间性和定位特点,且多为一侧性。若为双侧,必有一侧为重点。 ②疼痛不剧烈,属钝性疼痛。 ③疼痛在休息、安静、睡眠及滴过药、蒸汽吸入时鼻腔通气引流改善之后,即可缓解一些。在咳嗽、喷嚏、弯腰、低头、用力或突然转动头位时即加重。如吸烟、喝酒及情绪激动时,也可加重。 其他:由于脓涕流入咽部和长期以口呼吸,常产生慢性咽炎的并发症,以及由此而来的多痰、清嗓、异物感、干涩、疼痛、作痒等。甚至两耳憋气、耳鸣、耳聋。 【全身表现】 至于全身症状,无急性的明显。舌诊、脉诊,也无多大参考价值。较常见记忆力明显衰退和思想不易集中等。《医学四要·健忘之病血衰优郁而成》分析为三个原因: 其一“心血衰少,神舍不清”,考长期大量流涕,津液的消耗也可知,津血同源,心血亦衰。 其二“老人衰老”,病久必衰,毋问年龄大小,其衰则一。 其三“有痰”,脾虚内湿自生,痰浊由湿而致。《济生方·健忘》则认为“夫健忘者,常常喜忘是也。盖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虑过度,意舍不精,神宫不职!使人健忘”。这与李东垣的脾胃之气不充,乃九窍难以聪之论相符。因之可知,慢性鼻窦炎而导致的思想不集中与健忘,也是必然的后果。 【检查所见】 鼻腔粘膜肥厚充血(也有并不充血者),鼻道内脓性分泌物潴留,严重者,中甲肥大、息变或伴以息肉。如无脓可见,可做垂位的体位引流,帮助诊断。 其他可参阅上文急性鼻窦炎。 【病因病机】 慢性鼻窦炎除了急性鼻窦炎继续发展所致之外,也有为正气衰弱不能胜邪所致。上磨牙牙根与上领窦穿底的慢性病灶存在,或鼻窦外伤后的继发感染,或变态反应性鼻窦炎亦可引起,也有与支气管扩张相伴出现。急性发作时,与急性鼻窦炎相同。但在平时,则又与急性有所不同。最有权威性的是《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安鼻渊”,但在慢性鼻窦炎来说,除了确有热象的能适用之外,其余的则不适合。 肺气寒:《医彻·鼻渊》“形寒饮冷则伤肺……皆由渗开脑户妇贵荣华。”又如《医醇剩义》“感冒重伤,寒气侵脑,鼻窍不通,时流浊涕,此寒伤之脑漏也”。 脑热:《类证治裁·鼻口症·论治》“风寒入脑,郁久化热”。《寿世保元·鼻病》则直接认为“风热在脑”。 胆热:《医林绳墨·鼻渊》:“胆热移于脑,则浊涕下流而成脑漏之症”。 津液化痰:《古今医统·鼻门》“邪乘太阴,其气壅积于鼻者,则津液壅塞,鼻气不得宣调”。 清阳不升:《医林绳墨》“鼻者肺之窍,喜清而恶浊也。盖浊气出于下,清气升于上,然而清浊之不分,则窍隙有闭塞者焉”。《慎斋遗书》也认为“其在人身,清阳之气,则流行于五脏六腑之空窍而无所滞凝……清气不行,则邪浊之气,得充塞于空窍之际而为害”。 肺气虚寒:《百病辨证录》:“人有鼻流清涕,经年不愈,是肺气虚寒”。 肾及髓海空虚不足:《类证治裁》“精气不足,脑骨髓不固,天媛稍止,遇冷更甚者,宜温补之”。《冯氏锦囊秘录》“若乎人而多涕,或黄或白或带血如脓者,皆肾虚所致,不可过用凉药”。《会约医镜》“阴虚火炎”。《疡科心得传》说得更透彻,谓“脑漏,乃风热烁脑而液下渗,此肾虚之证也……究其源,必肾虚而不能纳气归元,故火无所畏,上迫肺金,由是津液之气不得降下,并于空窍,转为浊涕津津,为之逆流矣”。 阳虚脑寒:《医方考》“阳虚脑寒鼻渊者,人身之上,天之阳也,故六阳之气皆会于面。若阳气自虚,则阴气凑之,令人脑寒而流清涕”。 虫:《医学入门》“有流臭黄水者,甚则脑亦作痛,俗名脑砂,有虫食脑”。 除了先哲所指出之外,其他还有不少病因,但总的归纳起来,在临床常见的不外有:肺气虚寒、肝胆郁热、脾虚内湿生痰、清阳不升、肾及髓海空虚五者,不过也不能机械地分割,例如肾及髓海空虚,可以转化为肺气虚寒。清阳不升,则可以使津液浊化成痰。脾虚内湿一生,也能阻遏清阳之气上升等等。所以临床施治,仍然需要随机应变,切勿刻舟求剑。 慢性鼻窦炎,病情顽固,治疗困难黄宁倩,但也不是不治之症。?虽然无严重后果,但因病情缠绵,往往可以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胃痛等胃肠道疾病,以及心悸、失眠、多虑、易怒、幻觉、幻想等精神系统症状。 【辨证要点】 肺气虚寒:鼻阻塞持久不通,在温暖的环境里暂可缓解。证明温暖属阳属热,足以驱逐虚寒。涕量多而清稀不稠,更是虚寒证。一切症状,常在天气骤凉时加重。全身症状虽不明显颜事龙,但常感疲乏,怕冷畏风。大便稀薄,小便清白而多。舌薄苔,脉细弱。也是标准虚证寒证的依据。 肝胆郁热:鼻阻塞并不严重,涕稠厚浑浊,色呈黄绿,有时可带有血丝。对寒冷并不敏感。检查,鼻粘膜正常,或充血潮红。全身症状,头痛较剧烈,已非一般性的钝痛之痛。大便秘结,神烦易怒藏羚羊的跪拜,性情急躁,口渴多饮。脉弦希美まゆ,舌薄苔或薄黄,质可呈红色。 脾虚内湿生痰:鼻阻塞为持续性,涕量奇多,色则白多黄少陈大坤,稠粘如糊。嗅觉迟钝。检查,鼻甲肥大,粘膜以淡白为多见,有时伴发息肉、息变。全身症状,四肢怠惰,乏力气短,消化不良,大便稀薄。畏冷,平时容易感冒,面色不华,严重者可以出现虚浮。脉濡,舌薄苔,质嫩、胖、淡,边有齿印。 清阳不升:涕多稀而粘硇洲岛,或黄或白,但不太黄稠。除鼻塞经常不通外,旁及耳目也有憋气及迷糊感。嗅觉严重障碍。检查所见,大体上与脾虚内湿者相仿。全身症状,神疲乏力,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口中粘腻不清,头脑沉重而钝痛。舌苔薄白、质淡,脉软无力。 肾及髓海空虚:涕量不多,色则不一定,或稀或稠。鼻阻塞感较轻,嗅觉尚正常。检查,鼻甲、粘膜大多正常。全身症状,表现为头晕耳鸣、腰酸背痛,遗精多带,口干咽燥,潮热心烦,甚至掌心跖底灼热,大便偏干。舌红少苔,脉多细数。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上一篇:
g20成员国丧逼之旅,马来西亚沙巴后续+吉隆坡购物攻略(二)-這顆行星所有的酒館
下一篇:
18888888888丨四天示范培训,成为一等理货员 理货员-简夕零售
文章归档
2020年11月 (50)
2020年10月 (310)
2020年9月 (300)
2020年8月 (310)
2020年7月 (310)
2020年6月 (290)
2020年5月 (310)
2020年4月 (300)
2020年3月 (310)
2020年2月 (290)
2020年1月 (310)
2019年12月 (310)
2019年11月 (190)
2019年10月 (240)
2019年9月 (290)
2019年8月 (227)
2019年7月 (99)
2019年6月 (90)
2019年5月 (106)
2019年4月 (1607)
2019年3月 (2205)
2019年2月 (359)
2019年1月 (378)
2018年12月 (205)
2018年11月 (305)
2018年10月 (313)
2018年9月 (299)
2018年8月 (298)
2018年7月 (308)
2018年6月 (298)
2018年5月 (309)
2018年4月 (309)
2018年3月 (320)
2018年2月 (285)
2018年1月 (304)
2017年12月 (319)
2017年11月 (300)
2017年10月 (316)
2017年9月 (310)
2017年8月 (310)
2017年7月 (153)
2017年6月 (80)
2017年5月 (106)
2017年4月 (90)
2017年3月 (100)
2017年2月 (81)
2017年1月 (95)
2016年12月 (89)
2016年11月 (83)
2016年10月 (105)
2016年9月 (87)
2016年8月 (84)
2016年7月 (97)
2016年6月 (87)
2016年5月 (92)
2016年4月 (93)
2016年3月 (96)
2016年2月 (90)
2016年1月 (109)
2015年12月 (105)
2015年11月 (93)
2015年10月 (104)
2015年9月 (94)
2015年8月 (93)
2015年7月 (100)
2015年6月 (78)
2015年5月 (93)
2015年4月 (86)
2015年3月 (98)
2015年2月 (83)
2015年1月 (95)
2014年12月 (96)
2014年11月 (82)
2014年10月 (107)
2014年9月 (88)
2014年8月 (85)
2014年7月 (92)
2014年6月 (84)
2014年5月 (101)
2014年4月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