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仿生技术中共三台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决定-今日三台

时间:2016年12月05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411次

中共三台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决定-今日三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以及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聚焦奋力推动高质量超常规发展,加快建设四川三产融合示范县和深度参与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绵阳南向东出战略支点,中共三台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进行了深入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新要求新部署
(一)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中,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中国之问”,深刻回答了中华民族如何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时代之问”,深刻回答了怎样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人民之问”世家名媛,深刻回答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这一“执政之问”,为解决当代中国前途命运问题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
(二)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来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宏大理论体系,植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四川的生动实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四川“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治蜀兴川最明确、全面、精准的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改革发展量身定做的“定盘星”。它深刻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总体要求、第一要务、根本动力、开放格局、重中之重、价值取向、生态重任、法治保障、政治保证拜宠爽,以宽广视野、深刻洞察和战略远见,统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治蜀兴川标注了时代方位、提出了总体要求、作出了战略规划、指明了方向路径、描绘了美好蓝图,是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和科学体系,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明确的实践要求。
(三)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总体战略。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是我省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省情认识、把握阶段特征,结合新的实践要求,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10个方面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创造性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鲜明确立了新时代四川发展主攻方向,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治蜀兴川战略举措,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迈步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展现新作为的再动员再部署。
(四)全面落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的战略谋划。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在时代大势和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准绵阳发展历史方位,确定了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奋斗目标和战略谋划,标定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把握的“四个时间节点”,确立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坚持的“六个基本原则”,明确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突出的“五个主攻方向”;特别是在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以全新的视野和战略的眼光谋划提出了三台作为绵阳南翼骨干支撑的时代定位和战略方向,为三台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带来了崭新机遇、注入了强大动力。
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全面增强学习对标看齐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准确把握三台发展历史方位,进一步丰富完善战略谋划
(五)清醒认识三台面临的发展形势。一是责任重。省委创造性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三台同时处于环成都经济圈和成都平原经济区;市委在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明确南翼以三台为重点秋佳乙,支持三台建设四川三产融合示范县和深度参与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绵阳南向东出战略支点。三台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二是机遇多。省委全会提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支持符合条件的县撤县设市,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支持县级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提档升级,支持县级政府盘活开发农村资产资源,加快推进绵遂内城际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委全会专门针对三台提出了“支持三台加快建设5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支持三台撤县设市,推动G5成绵扩容、中遂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抓紧启动绵遂内城际铁路、重庆经遂宁至绵阳城际铁路、成都经金堂至三台城际铁路等项目,加快推进三台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等12个方面24个具体项目。各类政策、资源和项目将加速向三台汇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活力。三是挑战大。纵向比,近几年三台发展较快,但横向比,“总量不大、发展不足、增速不快”仍是最大的实际,尽管部分指标总量在省市排位尚可,但多项增速指标在全省排位明显靠后。就全省同类区县而言,仁寿、射洪、中江等丘区人口大县发展越来越快;在绵阳“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下,县域竞争越发激烈。产业结构不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创新活力不足、民生保障压力加剧、要素保障制约严重等明显问题和短板亟需破解。
(六)深化拓展三台发展的战略谋划。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11331”发展战略,始终把牢“建设四川三产融合示范县和深度参与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绵阳南向东出战略支点”总目标,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推动实现高质量、超常规发展;坚定走好“开放创新、三产融合、五路共进、全域振兴”主路径,加快形成动力转换接续、发展提质升级、城乡共同繁荣的新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民生福祉体系,系统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聚力攻坚产业发展大会战、脱贫攻坚大会战、城乡提升大会战,以重点突破促进整体发展大跨越大提升;着力夯实全面从严治党坚强保障,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七)明确三台发展的总体目标。根据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战略安排,结合三台实际,将2018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为四个阶段作出目标安排梁君林。
第一阶段: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总量大幅提升,三产融合发展架构基本形成,深度参与川渝合作迈出坚实步伐,绵阳南向东出战略支点重大项目全面启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60亿元、力争达到400亿元;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阶段:从2020年到2025年,建设四川三产融合示范县和深度参与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绵阳南向东出战略支点取得重大成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40亿元、力争达到600亿元;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在绵阳“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的南翼骨干支撑作用有效提升。
第三阶段:从2025年到2035年,建设四川三产融合示范县和深度参与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绵阳南向东出战略支点全面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软实力大幅跃升,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民生福祉体系全面形成,各项事业实现全面振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四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县人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享有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肩负绵阳南翼发展骨干支撑的历史使命,加快构建“五路共进、全域振兴”发展新格局
(八)科学确定绵阳南翼发展骨干支撑的使命和责任。立足绵阳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抓住绵阳支持三台撤县设市重大机遇,主动肩负“大县要有大担当、大县要有大作为”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三台地理区位、发展基础、资源禀赋、自然条件等优势,奋力推进高质量、超常规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总量大、质量效益佳、产业体系优、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深、市场活力足、协调发展好、辐射带动强的绵阳南翼发展骨干支撑,力争全县经济总量在全市占比稳中有升,三次产业结构由“312”调整为“321”,工业化率、城镇化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成为绵阳南向东出综合交通枢纽,与绵阳中心城区、江油市形成“三足鼎立”的竞相发展态势。
(九)全面构建县域经济地理新格局。着眼新时代新征程,重新构建三台经济地理,坚定不移实施“中路优化拓展,北路率先突破,东路重点发展,南路持续深化,西路整合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明确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推动各路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形成“五路共进、全域振兴”发展新格局。
优化拓展中路50万人口、5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以潼川镇、北坝街道为核心,实施“宜居县城建设行动”,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全面推进旧城改造升级,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和城市形象,打造商业文化中心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推进城北新区开发建设,完善教育、体育、医疗、商贸等配套服务设施,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新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梓州产城新区和柳林坝滨江新城,着力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的产城融合示范新区和城市生态绿核。推动新德、永新、乐安、灵兴、东塔、百顷等乡镇与县城同城化发展,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规划建设城市近郊农旅融合示范带和一批主导产业配套服务聚集点。
推动北路平坝河谷区率先突破。以芦溪镇、永明镇、花园镇为支点,带动立新、刘营、建设、中太、新鲁、老马、里程、争胜、光辉、黎曙等北路乡镇全面融入绵阳中国科技城发展,以芦溪工业集中区为主阵地,重点发展大健康食品医药、高端装备及新型材料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康养旅游和以VR、AR、区块链技术发展应用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等,着力打造绵三一体化战略核心区域、中国科技城沿涪江现代经济集中发展区和创新示范区。持续推进芦溪—立新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支持芦溪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建设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和县域经济副中心,推动芦溪工业集中区和芦溪、永明、花园、立新四镇区域统筹、一体发展。
重点发展东路乡村振兴试验区。以塔山镇、石安镇、富顺镇为支点,全面推进三元、龙树、柳池、双胜、忠孝、高堰、金鼓、秋林等乡镇跨越发展。规划建设绵西高速、S209线、绵盐路、三盐路环线产业带,加快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批“镇园结合、产村融合、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示范点(组团)宋帝江山,着力提升粮油、藤椒、果蔬、生猪四大主导产业规模、品质和品牌,加快建设农产品冷链仓储中心和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依托生态资源禀赋,打造一批农文林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和特色旅游品牌。
持续深化南路丘区脱贫攻坚示范区建设。以景福镇、观桥镇、鲁班镇为支点,继续深化景福、双乐、协和、紫河、广利、建中、宝泉等7个乡镇核心区建设,辐射带动郪江、观桥、新生、鲁班、菊河、安居、曙光、乐加、断石、中新等乡镇加快发展,以丘区连片脱贫攻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培育生态循环农业、休闲创意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打造南路精品文化旅游线路,规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确保区域2020年全面同步小康,成为绵阳丘区经济跨越发展样板区。
整合提升西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示范区。以西平镇、建平镇、古井镇为支点,统筹推进跃进、上新、万安、幸福、下新、进都、八洞、前锋、玉林、金石、云同等乡镇协同发展。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粮油产业区、优质藤椒产业带、特色果蔬产业园,打造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供给基地、加工基地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点。支持西平建设三台西向拓展门户区、商贸物流集散地和县域经济副中心。
(十)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机制。加强“五路共进、全域振兴”发展组织领导机器铃砍菜刀,成立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分区域建立协同发展指挥部或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战略研究、总体策划、政策制定、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制定落实各路发展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分区域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加强县级层面资金、项目统筹力度,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在各路各乡镇间有序流动。
四、高举“产业立县、工业强县”旗帜,加快建设四川三产融合示范县
(十一)立足资源优势推进特色工业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三台战略布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大健康食品医药、高端装备及新型材料制造和鞋服纺织“2+1”工业主导产业,打造“三个百亿”产业,力争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依托麦冬、藤椒等农业基础优势,重点培育发展大健康食品医药产业,加快建设“绵阳大健康产业园”,支持代代为本、太极天诚、上海梅林、铁骑力士、圣菲伦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20年大健康食品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75亿元人造人19号。依托紧邻绵阳中国科技城的科研优势和产业优势十三格格新传,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及新型材料制造业,发展壮大以杭萧钢构、远大住工、河南军工等项目为龙头的一批绿色装配式建筑和以威马汽车电池、华硕汽配等项目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制造,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及新型材料制造业实现总产值45亿元炼鬼修仙。依托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重点培育鞋服纺织产业,以鸿星尔克项目为龙头,加快承接成都鞋服产业转移,积极打造“西部鞋服产业城”;以佳联(佳禧)、恒昌制衣等企业为龙头,积极打造“川渝工装印染中心”,力争到2020年鞋服纺织产业实现总产值50亿元。
(十二)聚焦“三链同构”释放大农业聚合效应。按照抓工业的理念来抓农业,以特色农业生产为基础,以特色农村资源为依托,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促进农业产业链向纵深发展、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利益链向广域覆盖。持续完善麦冬、藤椒、生猪和优质粮油、蔬菜“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麦冬大健康产业园、藤椒产业示范园、百万头生猪品质提升工程等建设,努力建成100亿元优势主导产业和1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引领,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力争到2020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60家以上,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以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0个。坚持农文林旅深度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公路沿线、城镇近郊、旅游景点、特色产业区域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产品,办好农民丰收节。深入推进品牌创建行动计划,积极申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三品一标”农产品突破100个,生产面积达到80万亩。
(十三)以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服务业跨界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同步发展,加快构建以现代智慧物流为核心、特色文化旅游和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1+2”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新兴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加快推进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支撑的智慧物流发展,强力推进电子商务运用,加快区域性物流基地、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依托生态优势、文化优势,着力打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历史文化、健康养生”四大旅游品牌,强力推进印象涪江美丽岛、潼川古城等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推进鲁班湖、云台观、忠孝文化、麦冬特色小镇、藤椒特色小镇等项目包装和招商,
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全域旅游。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重点探索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三大领域突破发展。力争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
(十四)建立三产融合发展推进机制。研究出台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指导推进三产融合健康发展。设立专项资金、产业发展基金及发展配套资金,支持有条件、有基础、有代表的乡镇(街道)开展试点,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在建设用地规模、年度计划指标和涉农项目资金安排方面,向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倾斜旺家小农女。拓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范围,加大对农业生产者发展加工、销售、服务等的长期、低息贷款支持,鼓励农业生产者、返乡创业者立足于本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进行多样化创业。加大三产融合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五、强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建设深度参与川渝合作示范区
(十五)推动产业协作共兴。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环成都经济圈发展,加强与沿线城市产业协同方面的全面对接、联动发展。紧扣川渝合作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健康产业、文化旅游业及成都鞋服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规划建立大健康食品医药产业园、高端装备及新型材料产业园、武侯资本智谷智造产业园等特色化区域化合作园区。实施旅游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参与川渝旅游共同市场建设,提高在川渝旅游共同市场的占有率。深化商贸合作交流,引导和组织商会、行业协会、企业等参与利用川渝合作的各类会展平台,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商品物资等信息交流,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区域性横向经济联合网络。
(十六)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毗邻中国科技城优势,积极参与绵阳争创成德绵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军民融合金融综合改革创新实验区,争取一批军民融合项目布局三台。深化与川渝两地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合作,共建研发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一批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创客小镇等众创平台,培育发展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技术研究院,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川渝两地开展技术创新交流合作,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十七)推进工业园区高速发展胡天鸽。按照“项目建设主阵地、创新创业主战场、经济发展主引擎”目标定位,全面调整优化“一园两区多组团”战略布局,深化大开放、完善大环境、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推动大发展。持续深化园区综合改革,全面优化园区投资服务软环境。依托县城一环路、S205改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持续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增强园区投融资能力,创新投融资模式,深化与成都区县及科发集团、武侯资本等大企业、大集团的市场化合作,推进公司化、企业化办园及“飞地园区”开发,强力整合项目、资金、要素向园区聚集。持续加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建设,超前做好规划策划、土地整理等基础工作,加速推进园区运营中心、孵化中心、安置房及道路管网等配套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园区商住配套开发,联动周边乡镇融合发展。力争到2025年,三台工业园区建成500亿元级园区,进入省“51025”重点园区,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十八)大力发展通道经济。紧紧抓住“交通优势加快凸显,空间优势加速放大”的发展机遇,以参加区域经济合作和分工为手段,全面对接成都平原经济区、成渝城市群、川渝合作示范区等地区产业转移,加速推动“交通过道”变“经济通道”。依托绵遂高速、绵遂内城际铁路、绵三快速通道,加强与遂宁、内江、宜宾、潼南、铜梁等城市交流合作,规划建设绵遂渝沿涪江经济走廊三台现代产业聚集区。依托成金三城际铁路和成南巴、成德南高速,加强与成都、德阳、巴中、南充、达州等城市交流合作,打造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依托绵西高速,加强与西充、广安等城市交流合作,打造绿色生态经济产业走廊。加强通道经济服务能力建设,支持企业组建通道管理运营平台。
(十九)推动人文深度交流。建立人才资源对接平台,编制《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重点产业人才开发目录》,探索实施区域人才开发合作项目,推动优秀人才同优势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精准匹配。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制定实施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专项方案,探索共建大中小学贯通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文化艺术交流平台汪晓菲,成立涪江文化产业联盟,支持文化机构、文化企业、民间团体及个人之间开展非遗展览、文艺演出、艺术创作等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三台特色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加快构建以交通为重点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打造绵阳南向东出战略支点
(二十)打造枢纽交通大格局。紧抓全省实施交通强省发展战略契机,谋划和实施一批对外联接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快融入成渝城市群和成都平原经济区交通一体化建设。积极参与绵阳四川航空次枢纽和区域性铁路枢纽建设,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全力推动绵遂内、成金三、重庆经遂宁至绵阳城际铁路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公路交通骨架路网建设,加快推进绵西高速和成德南高速西平互通建设,积极做好G5成绵高速扩容、中遂高速、三大高速前期工作;加快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实施G247改线提升、G245绕城新建提升、S209改造提升和S419大中修等工程,全方位构建三台对外联系大通道,形成县域内高速公路“两纵三横”、国省干线“三纵四横”的公路主骨架网络。
(二十一)完善县域交通网络体系。依托国省干线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城区一环路建设。强力推进县道、乡道、村道等各级农村公路的升级改造,加快推进联网路、断头路、通组路建设,实施三(台)金(堂)路、三(台)百(顷)路、乐(安)前(锋)路等县乡道路提升和产业路建设项目,使县道公路达到三级公路及以上技术标准,乡道公路达到四级公路及以上技术标准。大力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打通“零距离换乘”和“无缝隙衔接”的便捷交通联系,强化农村公路与主骨架路网之间的有效衔接,形成主次分明、功能完善的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可持续协调发展,建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二十二)统筹推进信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和“高清三台智慧广电”建设,加快建设“宽带三台”,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乡村、智慧园区,构建高速可靠的现代信息网络体系。夯实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48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站和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传国密诏。全面推进大水网建设,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工建设祠堂湾水库,建成冬瓜山电站,统筹推进“五小水利”建管结合,加强涪江、凯江防洪能力建设,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构建生态科学合理的现代水利体系。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电源电网及油气管网建设改造,提升天然气保障能力,加强新能源设施建设,构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
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十三)全力打好“脱贫攻坚大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全面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突出解决好“插花式”贫困问题,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危房改造和农村土坯房改造任务,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我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持续抓好脱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力争形成更多“三台经验”。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动态监测,扎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建立“四项扶贫基金”县级补充长效机制,严格规范扶贫项目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持续做好“六个一”帮扶、对口帮扶、百企帮百村、光彩扶贫等工作。加强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爱激励。
(二十四)持续释放乡村振兴无限活力。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纵深推进“三变”改革,积极争取全省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改革试点,深入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打通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流通渠道。依法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大力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及村庄用地布局调整卢龙吧,探索推进“农联体”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全面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支持引导退休干部、知识分子等新乡贤返乡归田参与乡村建设、发展、管理,挖掘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
(二十五)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编制完成乡镇总体规划,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打造一批国省市级特色小镇。全面落实“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建立行政村常态化保洁清运制度。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开展“厕所革命”,推进农村公共厕所和户用卫生厕所改造。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路水电气信“五网”建设黄安瑜,建成广覆盖的“四好”农村路网。加强古村落、古民居、古树名木保护利用,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传承、融合乡村景观的新型农村民居典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平安建设,培育文明乡风。
八、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
(二十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鼓励企业技改创新。坚持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对标达标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落实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出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制度规范,细化政商交往负面清单,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商会和重点民营企业等制度,用好全省统一企业维权服务平台,强化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和激励,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财产权、自主经营权和其它合法权益,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七)构建现代化投融资体系。深化政银企合作,做大县属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县属国有企业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规范改制,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推动一批企业成功上市。建设麦冬、藤椒、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加快成立城市建设基金和多支产业发展基金,积极争取省、市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和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政策性贷款,积极探索省市县联动、银政企保担互动的增信分险模式,有效激活民间资本。鼓励和引导金融保险机构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便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全面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支持基金业发展,出台特殊优惠政策,吸引基金投资公司、金融中介等落户三台,培育和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市场主体。积极引导保险资金“回流”,创新保险产品,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仿生技术。健全风险预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的全流程全链条动态监测预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十八)推进投资促进提质增效。坚持把招大引强作为首要目标,深化招商引资机制改革,积极对接省市产业布局,紧扣我县优势产业开展精准专业化招商,实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重点企业“服务绿卡”管理办法,力争在行业领军企业、区域重大项目引进上取得更大突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充分发挥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功能,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多证合一”“一证一码”“个改企”,章丽厚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九、统筹推进社会、文化、民主法治、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十九)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建好用好职教中心。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午餐计划。全面推进“健康三台”“健康乡村”建设,建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立符合县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加快建设四川省中医药发展示范县。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建好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扎实抓好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县建设各项工作。
(三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工作,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应急周转金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复员退伍军人关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蹦吧啦dj,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
(三十一)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持续开展“感动梓州十大先锋”“十大杰出青年”等评选活动,深化文明细胞创建,积极争创四川省文明城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县。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好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城市15分钟、乡村十里”公共文化服务圈。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提炼郪汉、三国、唐宋、抗战等文化资源精粹,推出特色鲜明的“三台名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一批本地文化骨干企业,加快培育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网络视听、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着力培育文化特色小镇、特色村(社区)和特色街区,加快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生产示范基地和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三十二)深化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支持“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支持政协依法按章程履行职能,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转型发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筹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县,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深入开展“七五”法治宣传教育,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积极开展基层法治示范创建,创新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巩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持续推进“平安三台”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
(三十三)全面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切实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重点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加快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循环农业,降低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水平。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深入推进大规模绿化梓州行动,加强涪江、凯江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和建设工作。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上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机制和县级环保督查机制,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三台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三十四)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崇和维护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书记管党治党“施工队长”政治责任,切实做到“五个必须”,坚决克服“七个有之”,坚决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朗的良好发展环境。
(三十五)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拧紧党员干部思想“总开关”。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坚持知行合一、学做结合,引导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
(三十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用人导向,注重在发展第一线、改革最前沿识别选拔干部,注重在艰苦地区、吃劲岗位锻炼考验干部,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提拔重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开展年轻干部双向交流挂职锻炼,选派优秀干部到信访维稳、招商引资和脱贫攻坚主战场锻炼,注重选拔经过实践锻炼的年轻干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注重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培养,专业作风、专业精神培育,分层次分阶段分专题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全面提升干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统筹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锻炼工作。健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和容错纠错机制配套办法,落实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办法。
(三十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遵循,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全面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持续开展好“书记季考”和基层党建常态化督导工作。坚持补短板、提质量,统筹推进基层党建“3+2”书记项目和“5+3+3”专项工作,切实提升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坚持重创新、求突破,优化组织设置接龙牌,有效增强“两个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坚持强引领、促发展,不断巩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质效余则成是谁,着力培育一批产业支撑型、阵地标准型、能人带动型、治理有效型的先进基层党组织。深入实施农民夜校“双万千百十”工程,注重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和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
(三十八)持续深入正风肃纪。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作风建设,凡是群众反映的问题都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坚决纠正。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指导乡镇(街道)和贫困村、“走基层”“万名干部进农家”、接待群众来访等制度。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市委市政府七项规定、县委县政府六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落实,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深入查找整治“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新动向,坚决纠正慵懒无为和不作为、乱作为、冷硬横推等行为。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三十九)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问题。深入开展政治生态“护林”行动、“四风”问题“拔根”行动、政务环境“清风”行动,严肃查处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等行为,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腐败问题通过利益输送相互交织的行为。突出开展好脱贫攻坚“利剑”行动,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力度,重拳惩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扎实开展乡村治理“拍蝇”行动,坚持拍蝇惩贪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结合,坚决查处涉黑涉恶“保护伞”。深化审计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加快完成县级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改革,纵深推进巡视巡察并做好“后半篇文章”,抓好中央、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持续扎紧织密制度笼子,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十一、不负重托、奋力前行,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四十)鲜明倡树打破常规、创新突破的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代三台历史方位、发展坐标、时代大势,进一步认清“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形势,坚决破除“盆地意识”“中庸意识”,坚决消除“自满情绪”“畏难情绪”,打破原有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式,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为契机,以超常规的力度推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以新思维新理念新举措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28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对标对表全县发展新格局,决不允许各行其是、有令不行,确保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各项决策部署上来。
(四十一)全面提升资源转化、政策集成的工作能力。下大力气增强知识水平,培养全域视野、全局眼光和发散思维,紧扣省委、市委、县委重大工作部署,加快弥补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短板、本领弱项,加强对政策的学习理解、梳理归纳,提升对政策的敏感程度和整合力度,在战略布局中找到结合点、在产业转移中找到承接点、在自身发展中找到创新点,全力争取更多改革试点、资金项目落地落户三台,真正把“资源红利”“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
(四十二)大力弘扬敢闯敢干、百舸争流的奋斗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意识,围绕县委各项决策部署,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业精神干事创业,努力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去跳起摸高、勇争一流,充分展现三台干部的精气神。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用好容错纠错办法,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分析运用邵思涵,使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鼓励,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
(四十三)着力营造务实高效、一抓到底的良好作风。坚持提高政治站位抓落实,健全抓落实工作制度,聚焦重点难点热点,制定周密方案,列出任务清单,精心组织实施,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咬定青山不放松、一锤接着一锤敲,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战略部署在三台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全面夺取加快建设四川三产融合示范县和深度参与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绵阳南向东出战略支点的伟大胜利。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