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铁艺花架东明县名由来的“皇帝缘”-东明圈

时间:2019年07月23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661次

东明县名由来的“皇帝缘”-东明圈犹大福音

请点击上面  免费订阅本账号!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答案:只需要点击箭头上边的《东明圈》即可!
就像我们常常记不得父母的生日和喜好一样,对于脚下这片记录着彼此童年梦想,少年迷茫,青年张狂,中年彷徨,老年麻将场的土地——东明,她的峥嵘岁月和如烟往事都知之甚少,恐怕就是“东明”这个名字的由来也一头雾水、不知何来。本人由于一些原因,在故纸堆里呆的多一点,所以对东明历史上的那些事还算有所了解,在这里就随心地讲一些东明县名由来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希望能为大家在夜市撸串、举杯海侃时提供点谈资话题。

说来“东明”这个名字的由来与中国历史上的三位“超级皇帝”有关。第一位“超级皇帝”就是“皇帝”称号的发明人和首位使用者、大秦帝国集团的首任董事长兼CEO、江湖人称“秦始皇”的嬴政先生。他可是位“超级能干的皇帝”,只用十年就连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专制帝国,在政治和军事上实现了统一;同时通过推行“小篆”、焚书坑儒,实现了文化的统一,统一度量衡、施行土地私有,实现了经济的统一。可以说,在嬴政董事长的强力推行下,大秦帝国集团实现了全方位的统一,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帝国老大。但他并未就此满足,他还需要人心的统一和精神的臣服,再加上年华老去,追求长生不老的心态也越发强烈,便开启了一项国家级重点工程---“东巡”。历史上,人们往往认为“东巡”是秦始皇傲娇任性、寻仙求道、游玩享乐、炫富摆阔的吃饱了撑得行为。但个人觉得秦始皇他老人家还是有更深层次的政治考虑和目的,那就是通过“东巡”打造“高大上”的大秦帝国品牌,树立其作为帝国形象代言人的光辉形象,增强久经分裂动乱人民的精神心理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大秦帝国的长治久安、万世传承奠定稳固的民心民意基础,在这点上现在明星们那些走红毯、搞巡演、曝隐私、打官司的吸粉行为绝对是小菜一碟、上不了台面了。

话说公元前218年春天,当欧洲大陆上我的警花爱人,迦太基名将汉尼拔正率领着他的庞大雇佣军,在陡峭的阿尔卑斯山上顶风冒雨、艰难行军,意图创造长途奔袭罗马帝国的战争奇迹之时,在遥远的东方,秦帝国的最高领袖嬴政正在奢华的咸阳宫内凝望着眼前的大秦疆域图,筹划着他的第三次“巡游”之行。不久,秦始皇庞大气派的巡游车队,便从咸阳出发,西出函谷关,驰骋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驰道”上,一路向东,直奔山东半岛的琅琊行宫而去。但车队在经过阳武县博浪沙(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境内)时,突然遭到了一次“著名”的恐怖袭击。说其“著名”,不是说袭击效果多大,也仅仅是击毁了一辆秦始皇的副车(也就是辆备用车);也不是说袭击规模多大,也就是两人朝着秦始皇车队扔了一个大铁锥;而是因为袭击的筹划指挥者就是日后被汉高祖刘邦称赞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著名谋士张良。正是这次不成功的袭击行动,张良才告别了热血莽撞的愤青时代,在不断的学习和磨练之中实现了自我政治的成熟和谋略的精深,最终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创者、历史上著名的“痞子皇帝”刘邦最为倚仗信任的智囊和谋士。虽然这次袭击丝毫没有伤到秦始皇本人,也没能阻碍东巡活动的继续进行,但秦始皇还是下令捉拿凶手,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十天的集中严打行动。就是这样,当心有余悸的秦始皇乘车继续东行到阳武县户牖乡(现在的兰考北部)时,乔丽娅突然风沙四起、浓雾弥漫,用现在话说那是“雾霾爆表”,连东明古县志都记载为“霾雾四塞”。可以想像,刚刚躲过一劫的秦始皇看到此情此景,即便是看惯了刀光剑影和腥风血雨,可内心多少还是有些紧张,于是便停车向随行官员询问:“车队走到什么地方了?”而此时随行官员们更加惊慌,对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肯定也不知道身在何处,但伴君如伴虎要回答不知道,恐性命难保,幸亏反应也够快,既然是东巡过程中遇到个昏昏沉沉的地方,便机敏地回答道:“现在到东昏这个地方了。”秦始皇听了后才稍稍安心了些。因为有了皇帝的默许,于是这个地方就正式命名为“东昏”。这便是东明县名由来的历史开端和缘起。但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潞安生活网,一是这里所说的东昏并不在现在的县境内,而是现在兰考县北二十里处;二是当时东昏仅仅是个地名,秦代并没有设立县,直到公元前140年,即西汉建元元年,也就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登基的那一年,方才设立东昏县,从此处算起,我们已经是2150多年的古县了。

▲东明早期航拍图
如果历史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这个地方也许就不叫东明了,而应该叫东昏,这个怎么听起来总觉得有点衰的名字。历史就是这么奇妙,在关键的时间,遇到关键的人,就会发生关键的逆转。这个关键的时间就是西汉与东汉中间夹着的“新”朝,这个历史上似乎不太出名的朝代;而关键的人就是第二个与东明县名由来的“超级皇帝”、“新”朝的建立者和终结者、“新”朝唯一的皇帝王莽先生。如果说秦始皇嬴政是位“超级能干”皇帝的话,那这位“新”朝皇帝王莽就是位“超级梦想”皇帝,并且他的那些梦想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但是问题在于他太爱梦想了,以至于忘记了怎么才能梦想成真。为了打击豪强、共同富裕,他施行土地国有、开展分田到户;为了保护人权、社会和谐,他废除农奴制度、禁止人口买卖;为了发展经济、繁荣市场,他发放国家贷款、进行物价管控。这些看起来又美好又先进、极具想象力和穿越感的措施,却被冷血又无奈的残酷现实击得粉碎,王莽的这些改革措施不但没有达到预想目的,反而因为过于天马行空、不接地气和决心不足、朝令夕改导致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各个阶层都民怨沸腾,“新”朝只延续了十五年就被开了外挂的东汉光武帝刘秀亲手埋葬了。不过我们的这位“超级梦想”皇帝王莽,可不止梦想在政治生活上,在科技发明领域人家梦想起来那也是相当超级,据说他发明了测量用的“游标卡尺”,还组织实施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体医学解剖。而在这之外,王莽还有一项不太引人注意却又影响深远的改革措施,那就是更改地名,许多地名就因为用字不祥、不顺,但为了烘托新朝代的大好形势而被改成吉祥好听的名字。在这场改名大潮中,公元9年王锦春,“新”朝建国元年,王莽改东昏为东明,这是“东明”这个地名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但令人唏嘘的是,“东明”这个地名的闪亮登场也仅仅存在了十多年,便随着“新”朝的覆灭而停止使用了。公元25年,东汉建武元年,光武帝“超级赛亚人”刘秀一登基便又将东明改回了东昏。历史就这样像是开了一个玩笑似的,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但也为东明县名的最终确立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此后又过了近两百年,随着东汉王朝的分崩离析,公元223年,也就是蜀汉集团带头大哥刘备刘皇叔白帝城托孤那年,当时已经归属魏国的东昏县被废,降格为东昏镇。估计是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烽烟四起,地处中原的东昏县肯定是兵家必经之地,县内人众或死或逃,实在撑不起一个县的架子了。在这要说一句的是,在两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一直到隋朝时期,这里所说东昏县也好、东昏镇也好大体位于现在河南兰考县北部地区,而我们现在所处的县域实际上是被离狐和冤句两县管辖。说起离狐这个县名还有一个玄幻的传说,据传西汉初年在濮水南面建县时,城墙经常被神狐挖洞破坏,于是便把县城迁到了濮水以北,但还害怕神狐再来捣乱,就起了“离狐”这个县名,意思是从此离狐狸大仙远远的,再也不要打交道了。而当到了辉煌强盛、八方来贺的唐朝时期,作为大唐帝国的重要发起者和第二任皇帝、集智慧与勇气于一身、颜值和战斗值同样爆表、具有博爱宽容和心狠手辣双重人格、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和留学经商第一目的国的领导人李世民同志,鉴于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混战、民族矛盾激化,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和社会稳定,当然也为了证明自身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掩饰李氏家族曾被赐于“大野”鲜卑姓氏和他媳妇、他妈、他奶奶都是鲜卑族的非主流出身,对曾经的“杀马特”形象进行彻底的切割,便认定道教创始人、俗称“太上老君”的老子李耳为其始祖,同时在全国范围积极倡导推崇道教李一舟。离狐县因为是道教另一位创始人庄子曾经著书立说的南华山所在地,唐朝皇帝们也恩宠有加、皇恩日隆,在县内大力兴建庙宇祭祀供奉庄子,特别是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更把县名改为南华县,这也是我县城区有条道路被命名为“南华路”的出处和原因瑞安·萨格登。别小看离狐和冤句这两个县,两县却分别出了一个对唐王朝极为关键的“猛人”,不过一位是大唐的守护者,另一位则是大唐的掘墓人。这位大唐的守护者就是唐初名将离狐人李勣(jì),其原名徐世勣,字懋公,因战功卓著被唐高祖李渊赐姓“李”,后为避李世民讳,将名字中的“世”去掉,改名李勣。如果对于这个名字不太熟悉的话,那评书《隋唐演义》中瓦岗寨的军师徐茂公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而这个李勣正是他的原型,“徐茂公”这个名字就来源于李勣的本姓“徐”和字“懋(mào)公”。李勣或许在唐初的秦琼、尉迟恭、李靖、程知节(又名程咬金)、侯君集等名将星河中不是那么突出和闪耀,但到了贞观后期那绝对是唐王朝的“撑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一肩扛起了大唐帝国的军事半边天,更在公元668年,以七十五岁高龄统帅数万唐军跨过鸭绿江平定高句丽,从此一举确立朝鲜半岛的“种花家小跟班”的历史角色。而那位大唐的掘墓人则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冤句人黄巢,其虽出身盐商家庭,但家境并不太好,再加上世代经商的标签倍受歧视,所以青年时代也选择走科举取仕之路,希望有朝一日能当上公务员、捧上铁饭碗,但怎奈鲤鱼跃龙门、麻雀变凤凰的奇迹并不常有愿者上钩gl,每次考试都名落孙山,只得回家干起老本行,继续从事贩盐的小买卖。但极具才情和胆识的他并未在逆境中一味的沉沦和颓废,反而以诗言志写出了《不第后赋菊》,诗中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其中“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句还成了张艺谋导演拍摄的电影片名汉明帝尊师。正如心灵鸡汤里经常说的“成功总是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不久实现屌丝逆袭的机会就来了。公元874年,中原大旱,民不聊生,唐朝统治者不仅不赈灾抚恤,反而更加盘剥欺压百姓,正所谓“官逼民反”,同是私盐贩子出身的濮州(今鄄城北)人王仙芝在长垣率众起义。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75年6月,蛰伏已久、对现实高度不满、充满着无限冒险精神的“煎饼侠”黄巢决心赌上一把,带领自己的兄弟子侄8人发动起义响应王仙芝,只是这场赌博的唯一筹码就是自己和全家人的性命。“不怕流氓会打架,就怕流氓懂文化。”很快文化素质突出的黄巢凭借自己超强的谋略和战斗力,在庞大的农民起义军中脱颖而出,铁艺花架成为唐军“扑克牌通缉令”的“小王”,是仅次于王仙芝的二号人物。公元878年起义军“大哥大”王仙芝战死,黄巢自然而然地成为新的盟主大哥,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年号为“王霸”。这个年号起得水平真不咋地,倒也符合黄巢的个性。之后,黄巢带领农民起义军避实击虚,打起了游击战,最远南下攻占了广州。但在黄巢心中始终有一个刻骨铭心的梦想,那就是要“攻占长安,成为天下的真正老大”。于是公元880年,黄巢领军北上,一路过关斩将,12月占领长安,在含元殿称帝,国号“大齐”,建元“金统”,终于实现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青春梦想,只是这年号依旧土豪气十足。但黄巢和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农民起义军领袖一样存在“暴发户”心态,过于在乎一仗一城的成败得失,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成熟的政治理念,因此一切美好来得也快、去的也快。公元883年,黄巢在唐军围攻下被迫退出长安。一年后玄心奥妙决,公元884年6月,黄巢兵败战死在泰山狼虎谷。虽然历史上对黄巢的评价褒贬不一、高低有别,但都不能否认的是,他是搞农民起义中写诗最好的,又是写诗中搞农民起义最好的,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跨界型人才。正是在黄巢的重拳一击之下,摇摇欲坠的大唐王朝终于在不久之后便轰然倒下,公元907年,黄巢的老部将后来降唐的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唐朝——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最具超级大国气派的朝代在万般唏嘘中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历史的车轮碾压过五代十国的战乱纷争和恩怨情仇,迎来了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伟大朝代---宋朝。爱的是,宋朝的经济、文化乃至科技都达到了古代中国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地位;恨的是,宋朝的外交和对外战争却像今天的国足一样“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就算偶尔打赢了也是提心吊胆、疑虑丛生,输了的话那更是一败涂地、赔个精光。而这个让人既期待又无奈、充满无限纠结的大宋王朝缔造者正是与东明县名由来有关的第三位“超级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而他的“超级”则是来自于其拥有的“超级规划能力”,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超级规划皇帝”。从结拜“义社十兄弟”培植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皇帝宝座,再到杯酒释兵权、抓牢枪杆子从而彻底打破五代十国武夫干政的历史循环,最后到重文抑武、规范科举选拔人才、轻徭薄赋藏富于民使得大宋帝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都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NO1。可以说赵匡胤总规划师将其人生进程、皇帝生涯、帝国发展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所有规划设计都准确无误地实现了目标,历史就像他编写的剧本一样按部就班、丝毫不差地演练着。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当赵匡胤正觉得一切皆在掌握时,公元976年(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三弟赵光义进宫喝酒撸串,并留宿宫中樊昱君,隔日清晨便离奇暴死,年仅50岁,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烛影斧声”疑案。正像《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所说的那样“我猜中了前头,可我猜不着这结局”。我们作为东明人却要万分感谢这位“超级规划皇帝”,正是赵匡胤在960年创立大宋、定都汴梁的三年后,963年(乾德元年)在东昏镇重新设立县治,并命名为东明县。其实赵匡胤同志作出命名东明县的英明决定还是有自己小算盘的,因为当时东明县属京畿路开封府,按现在话说是国家首都下辖的一个县区,而县域又大体位于开封府的东部,如果还沿用“东昏”这个暮气沉沉的名字确实让身在开封的皇帝心里有点添堵,而采用“东明”这一大气、敞亮、更吉祥的名字就甚合帝意、龙心大悦了。另外读到这段历史时,心里还有点小激动呢,毕竟咱东明人也曾经是首都户口哩,只是不知道北宋时有没有高考加分、购房专享的优惠政策呢?但无论如何这都是每一个东明人都应该铭记的历史时刻,正是从这一刻开始,东明的县名才真正确立下来,虽历经岁月沧桑和风云变幻,但始终屹立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

最后再继续交代一下此后东明县的历史沿革情况。在北宋时期,东明县的管辖区域还是在现在兰考县的北部,而我们现在县域的南部属冤句县,北部属南华县,归曹州府管辖,其中冤句于1086年(元祐元年)改名为宛亭。待到公元1126年,也就是宋钦宗登基的靖康元年,金进攻大宋,兵围汴京,开封周边府县大部陷落,而东明在县令宋晟的带领下拼死抵抗、力保城池不失,直到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在坚持了三年的敌后抗战后,东明城才被攻陷、落入金人之手,至此黄河南北再无大宋一片土地,这样看来咱东明人自古以来就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实打实的纯爷们。金国占领中原以后,各郡县基本沿用宋朝体制,东明县依然归属开封府管辖。但之后不久黄河泛滥淹没了曹州府几座县城,东明便被划归曹州府管辖。金大宝三年(公元1163年),黄河决堤,洪水冲坏宛亭县城,宛亭县从此被废。金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东明县整体迁移到老宛亭县的区域内。至此,东明县的大体管辖范围才确定到现在的县域内,但县城却是现在的东明集,而位于如今兰考县北二十里的老东明县城废为通安堡。在元代近百年的时间里,东明的县域基本稳定,而且治所也一直在现在的东明集。但到了元末明初,可能是连绵多年的战争荒废了黄河堤防,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就是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开创大明基业的那一年,黄河泛滥,洪水冲毁东明县城,县城被迫从东明集搬迁到云台集(现在的西堡城村)。但肆虐的黄河洪水似乎有点不依不饶,第二年再次水围县城、房倒屋塌。朱元璋听闻龙颜大怒,一气之下,在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废掉东明县,将其北部划归开州,南部划归长垣。东明再一次跌落在历史长河之中。但就在这关系到东明县前途命运的万分危急时刻,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但这个人不是什么伟大的帝王明君,也不是什么显赫的王侯将相,就是一个对家乡无比热爱、充满着执着和血性的普通东明人。他的名字叫李耆(念qí),因为耆的含义是指六十岁以上的人,所以估计这个名字可能也不是本名,用现在的话说可能就是一位姓李的老同志。但即便如此,还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东明人都能记住这个名字,如果没有他,我们每一个人身份证上的“东明”两个字恐怕就要消失了。正是在这位李老先生的带领下县民一再向朝廷请求申告,历经数年,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才下令恢复东明县,治所定在大单集(就是现在的县城)闽北互动论坛,当时开州割还二十四里,长垣割还十里,后增加二里,全县共三十六里,归属北道布政使司大名府管辖(后改北道布政使司为“北直隶”)。至此东明的县域和治所才有了现在我们熟悉的范围和模样。在明代,东明县还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直接关系到大多数东明人的大事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话说在元末明初,东明所处的中原地区饱经战乱之苦,又接连遭受洪水、干旱、蝗虫等自然灾害,使得城乡凋敝、人烟断绝。而山西由于地理位置、历史人文等原因,与中原地区相比简直是天堂般的存在,兵乱灾害很少波及,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旺。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立刻意识到中原地区地荒人稀的问题严重性,决心开始实施移民屯田的战略部署,之后永乐帝朱棣也延续了这一政策。而移民的来源自然选定了人口稠密的山西,而作为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洪洞县更是首当其冲。据《洪洞县志》记载在明永乐年间,当地官府曾七次在大槐树旁的广济寺集中农民百姓向外迁移粉小狞,而在大槐树上筑满了老鸹窝,于是就有了我们小时候总听老人们念叨的那句话“要问咱老家在哪何?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鸹窝”。据县内不完全统计,明代从外地迁到东明县建村的有666个,其中绝大部分从山西迁移而来,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72%。

到了清代,东明基本延续着之前的管辖区域,仍属直隶省大名府。民国初期,东明县属直隶省大名府。 1928年(民国17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东明县直属河北省。1936年,属河北省政府第十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9年,改属河北省第十区专员公署。1947年至1948年东明解放前,东明县归属国民党河北省第十四专员公署辞海在线查询。在这一点上,可能与我们大家日常的认识不一样,从明清到建国前的五百多年间,东明其实一直是直隶(河北)最南部的一个县,而我们更多是直隶(河北)人的身份存在。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由于革命形势的复杂严峻,东明的归属管辖比较繁复多变。1938年10月,建立中共东明县委,属中共直南特委领导。 1940年3月,建立了东明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六县专员公署。1941年3月,在东明县西南、长垣县东南结合部建立东垣县委和东垣县抗日民主政府,驻东明西南的竹林、刘庄一带。1942年9月在东明县东北部、菏泽西部的结合部建立南华县委和南华抗日民主政府,县城东北武胜桥一带属南华县永华区。1943年初,成立滨河县,属冀鲁豫第四专署。东明县城西北沿黄一带及黄河以西地区划滨河县六区。年底滨河县撤销。1944年上半年,撤销东明县建制,东明县南部划归考城,北部划归菏泽县。1945年8月,恢复东明县建制,划菏泽县二、三区(五霸岗、大屯一带),东垣县二、三区归属东明、菏泽二、三区为东明二、三区,东垣县二、三区改为东明县四、五区。10月,正式成立东明县政府。1946年7月将南华县永华区划入东明。1947年8月,撤销东垣县建制,将辖区并入东明。同时将东明永华区划归南华县。1949年5月撤销南华县,永华区复归东明县。8月20日,中共平原省委、平原省人民政府在新乡成立,东明属平原省菏泽专署。将东明县的武邱区划归长垣县,王浩屯划归菏泽县,同时又将长垣县第三区所属的长兴、王店、马厂、荆岗、三春、焦楼、刘楼等地区划给东明,始成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10月,东明县仍属平原省菏泽专区。1952年11月30日,撤销平原省,东明县归属河南省郑州专区。1955年10月, 东明县改属开封专区管辖。1963年4月,东明县改属山东省菏泽专区(1967年更名菏泽地区,2000年6月改为菏泽市(地级))。这里要说一下“东明县与范县(台前县)互换”传闻,据《东明县志》《范县志》《台前县志》的记载:东明县是1963年4月由河南省改属山东省,而范县(台前县)是于1964年4月由山东省改属河南省。虽然两个地方隶属关系变动都与黄河水利纠纷而起,但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划调整事件,根本不存在用东明县换范县(台前)县的情况。
读千年历史,品百味人生。不知不觉中,关于县名由来竟啰哩啰嗦、胡言乱语讲了这么多购酒网,但也仅仅是东明历史过往中的沧海一粟、繁星一点。即便如此,品读下来,却也让我们感到对身边那些看起来非常熟悉的事物,其实自己并不完全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十分清楚,即使清楚了,也不懂得如何去珍惜。历史如此,人生也如此。
“又见乱海”涂鸦于东明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