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vmware官网中医妇科专家刘奉五先生 名医传记:-国药集仁堂

时间:2017年11月05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631次

中医妇科专家刘奉五先生 名医传记:-国药集仁堂
早上读文章,晚上看评论工作交接表。
置顶中医书友会至尊箭神,可点击上方蓝字倪介祥。

国药集仁堂第6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刘奉五老先生是我国中医界著名的中医妇科专家,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疗效显著,颇具影响。老先生有如此有效的临床心得必定是对理论知识有深刻见解方可做到。通过本文其论述妇科治肝八法的见解,即可见一斑真味小厨王。


刘奉五,生于1912年,卒于1977年。他自幼喜爱中医羽衣一族,17岁拜名医魏寿卿为师学习4年,1932年考取行医执照随师应诊,1935年起在京西单一带自行开业,以擅治妇科疑难杂症而著称mhls。
解放后干脆面君,刘先生积极参加中医振兴工作,1954年到北京市第一中医门诊部参加工作,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1957年出任北京中医医院首任妇科主任,兼中医学校妇科教师。
刘先生行医数十载,积累了丰富的妇科临床治疗经验,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他重视接班人的培养,对中医妇科的教学工作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他总结数十年的经验撰写出版了《刘奉五妇科经验选》,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刘奉五:妇科治肝八法
刘奉五老先生是我国中医界著名的中医妇科专家,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魔鬼池,具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疗效显著,颇具影响。老先生有如此有效的临床心得必定是对理论知识有深刻见解方可做到。通过本文其论述妇科治肝八法的见解,即可见一斑。
对于肝的具体治疗法则疾速天使,《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阿发狗,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叶德中,酸泻之”。说明肝为血脏,血燥则苦急。其性喜条达,故欲散,且以散为补,以敛为泻。临床上也有“肝无补法”之说。这些都是根据肝的生理特性所拟定的基本法则。具体到妇科临床,内容就更加丰富。
从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中,可归纳为舒肝调气、清肝泄火、清热平肝、抑肝潜阳、镇肝息风、养血柔肝、化阴缓肝、暖肝温经等治肝八法,分述于下:
一、舒肝调气(包括舒肝与疏肝)
是疏通和舒理肝气郁结的方法,使肝气条达以调理全身之气机。主要用于治疗肝气病。舒肝与疏肝意义相近,但是同中有异。舒肝偏于上下舒理条达,重在气机之升降;疏肝偏于疏通横散,重在气机之开阖与经络气血之疏浚。vmware官网舒肝常用柴胡、荆芥穗、香附;疏肝常用青皮、郁金、枳壳、砂仁、木香、瓜蒌,甚或山甲、王不留行、漏芦等。有时也可合用。常用的方剂如逍遥散、得生丹。
二、清肝泄火(包括清肝与泄肝)
是以苦寒泻火的药物,清肝热泄肝火的方法,使肝热得清,肝火得泄。主要用于肝热冲逆马广福,肝火上升诸证。肝热势缓清之则热平,肝火势急非泄不折。火与热也是程度上的差异,所以清肝、泄肝同中有异。清肝常用黄芩、黄连、栀子、夏枯草等药;泄肝常用胆草、芦荟、大黄等药,岩崎峰子有时也可同用。常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当归芦荟丸。
三、清热平肝
是针对肝热上扰或肝阳上亢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如桑叶、菊花等,而不是苦寒重剂。肝热重则可以配合一些清肝泄热的药物,如黄芩、栀子。若为肝阳上亢亮剑前传,因其有阴虚的一面王令尘,则常配合养阴平肝的药物,如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等石正方。常用的方剂如清眩平肝汤经验方。
四、抑肝潜阳
是治疗阴虚肝阳上亢的方法。一方面养肝育阴,另一方面平抑肝阳。养肝阴常用的药物如女贞子、旱莲草、生地、山萸肉、枸杞子、龟甲、阿胶等,平抑肝阳的药物如钩藤、菊花、僵蚕等。常用方剂如清眩平肝汤加味。
五、镇肝息风
是治疗肝风的方法。若为热惊风,则重用清热息风的药物,如羚羊角、菊花、钩藤、僵蚕。若为阴虚风动,则用养肝阴的药物或用镇肝的药物,如生龙齿、生牡蛎、珍珠母、生石决明、朱砂面。常用的方剂如羚角钩藤汤、镇肝息风汤。
六、养血柔肝
包括养肝、柔肝,两者意义相同,是治疗肝血虚的方法。肝为刚脏,赖血以养,所谓养肝柔肝实际上就是养肝血。常用的药物如当归、白芍、熟地、川芎、何首乌等。常用的方剂如一贯煎、四物汤加味。
七、化阴缓肝
是治疗肝阴虚的方法之一,用酸甘化阴的药物,间接养肝阴缓肝急。因为酸能敛肝阴泻肝阳岳不涛,甘能养肝阴缓肝急,符合“甘以缓之,酸以泻之”的组方原则。常用的药物如甘草、白芍、酸枣仁、浮小麦、百合、生地、麦冬等。常用的方剂如甘麦大枣汤、芍药甘草汤。
八、暖肝温经
是治疗肝寒血滞百炼焚仙,经脉受阻的方法。主要使用温经散寒暖肝的药物如吴茱萸、小茴香、荔枝核、橘核等,有时尚需配合一些活血化瘀通络的药物如红花、桃仁、泽兰、益母草、牛膝等东洋刀鱼。常用的方剂如暖宫定痛汤、橘核丸等。
—THE END—
?版权声明:
1、文源:大象医友会 编校/小中医。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3、欢迎大家投稿,投稿邮箱52429168@qq.com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