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全部文章 / 正文

张煜枫会宁二中举行赴大沟学窑研学悟道活动-华夏会宁

时间:2019年03月27日 | 作者 : admin | 分类 : 全部文章 | 浏览: 304次

张煜枫会宁二中举行赴大沟学窑研学悟道活动-华夏会宁

张煜枫:点击上方"华夏会宁"↑免费订阅本

2018年5月11日,会宁二中经请示县教育局,并由县教育局批准,于5月13日,举行了赴大沟学窑研学悟道活动。

圣人扶桑梓涵养核心素养
师生探学窑传承教育情怀
-----会宁县第二中学大沟学窑研学悟道活动
活动主题
1.追溯会宁教育历史,感悟先贤育人情怀;
2.领略耕读文化传统,继承先贤教学精神;
3.感受家乡山川田园,激发求学奋进活力;
4.三苦两乐追本溯源,攻坚克难新址建功。

人员组成:高二文科班语文老师、班主任、全体学生;部分青年教师;部分行政领导。
(一)沿途交流活动
会宁乡土人情2.耕读文化传统 3.回报桑梓情怀4.教学相长交流

邀请张振绪介绍其五世祖张敏斋生平事迹;

张克靖带领学生参观学窑;
文科班语文老师李向东在学窑外授课;

师生互动,并向讲解员、李老师请教学窑、文献、课文等有关情况;
师生共同诵读张敏斋先生的弟子苏源泉进士撰写的《韩绳武先生家传》;

期间,学生感言,个别诵读展示;并赴广场、堡子开展体育、文艺活动。


相关链接:(研学可谓准备充分,师生们不但游览了以上景点,还聆听了以下几个故事,真是受益匪浅。)
进士旧居
从国道247线与309线交汇甘沟驿十字一路向东22公里,穿过张家岘口便到大沟深处杏花村·新坪村新张家社。
村内张家堡子便是岁进士张嗣功(字敏斋)故居,原立于大路旁的德教碑称“吏部侯铨训导岁进士张老夫子先生”。当年“一门三进士”苏耀泉、苏源泉等人求学时借宿堡内。石碑是苏耀泉等百名进士、举人、贡生为老师所立。
会宁进士刘庆笃、举人张济川撰写《岁贡生张敏斋先生传》记载“先生讳嗣功,字敏斋,东乡张家岘人,岁贡生,设帐里门,毅然以奖进士类为己任。会、静、隆、海四县士子多出其门。邑进士苏耀泉、源泉皆亲炙弟子也。幼从族兄少朴公读,获益颇多,故父事其兄,弗敢懈。邑令贤之,以乡饮大宾选,却弗受。不慕荣利,有古儒者风”。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故居选址蕴含了自然而然、顺其自然、因势而为、顺势而建、大道至简等多重哲理,显露出堡主人随遇而安、顺势而为、心平气和、心胸豁达的人生智慧。故居原为一个小山咀,东、南、西三面环沟,据说张氏先人取“金线吊葫芦”之意,在小山咀上画个圆圈,确定圆边为堡墙位置,于是张氏族人组织筑墙,就地取土,小山咀不见了,一个椭圆形堡子就打起来了。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堡子选址是一个极具智慧的杰作。
堡子占地面积约4.5亩,周长188米,高9米,墙体底厚4.5米,东、西、南三面堡墙底与沟底距离20—60米不等,唯有大门朝北,直通大路,堡墙东、西、南、北各角有炮台,西北角有一处高房,堡墙内原布置有正院和二院,东主南门,既有房子,又有窑洞。
同治乱世年间,土匪对此堡抢劫,由于堡内势单力薄,加之原堡墙不高,匪贼越墙而入,一把火使堡内财产房屋化为灰烬,所幸人员无伤亡。此后张家对堡子加固维修,增加高度,重修房舍。
1936年红军过境路过此堡,男丁外出,堡中仅有女眷及长工数人,红军扣门与堡内对话,堡内答应供给食物和水,于是红军没有进入院内,院内女眷及长工赶制烙饼放入篮子从堡墙大门吊下供红军食用,又用大铁锅烧开水吊下饮用,由于人员众多,开水烧不及,便直接饮用窖水。红军离去时开了条据,但此后丢失,红军与堡子故事一时传为佳话。
解放初期,张家人搬出,堡子作为西坪乡政府办公地点,内设乡政府、银行、粮管所等机构,还有本地另姓无屋人家入住。1950年后期,无人居住,一直荒废,1988年张氏后代搬进堡内,至今仍在此居住。
堡子历经百年岁月雕琢,轮廓完整,依山就势,没有成规,自然天成,别具一格,古朴而雄浑,内敛而沧桑,彰显主人张老夫子胸襟宽阔,格局博大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
进入院子,半圆形堡墙,开阔而包容,毫无压抑之感,满院阳光明亮而温柔,显露出古代读书人偏爱的闲情逸致,恰如张老夫子碑文所述“闻者言企,薰者善良”,一位仙风道骨,超然脱俗的老夫子飘然而来。

学窑书韵
大沟深处杏花村有个清朝会宁著名“苏家一门三进士”曾经求学的窑洞。
从会宁城出发沿国道247线向北37公里到甘沟驿十字,再沿国道309线一路向东22公里,40分钟便到张家岘。
张家岘是老地名,现在是新坪村新张社,村子不大,四面环山,峰峦叠嶂,起伏连绵,国道北面堡子山下有一片古墓,就是岁贡生张嗣功(字敏斋)先生墓,墓地背风向阳,向南放眼望去,绵绵群山,云蒸霞蔚。会宁进士刘庆笃、举人张济川撰写的《岁贡生张敏斋先生传》记载,先生讳嗣功,字敏斋,东乡张家岘人,岁贡生,设帐里门,毅然以奖进士类为己任。会、静、隆、海四县士子多出其门。邑进士苏耀泉、源泉皆亲炙弟子也。幼从族兄少朴公读,获益颇多,故父事其兄,弗敢懈。邑令贤之,以乡饮大宾选,却弗受。不慕荣利,有古儒者风。
张老先生葬在北面堡子山下,向南望去便能看见旧居的袅袅炊烟,依依杨柳,还有藏在北山阳光下的学窑。
老先生旧居是一个古堡,古堡三面临崖,堡门朝北,其五代孙张振绪现居住其中,会宁苏门三进士求学时就借宿在堡中。沿着堡子东北面弯弯曲曲的小路便到学窑。学窑藏在一个幽静的山谷之中,选址独特,背靠山崖而掘,前面是开阔的空地,窑洞和院子仿佛阳光中的向日葵,从早到晚、从春到冬沐浴在阳光之中,学子们在阳光下读书,在书中读阳光,老先生生前对阳光情有独钟,去后阳光静静地洒在曾经无数次往返的学窑的路上,还有前面遥远的远山。太阳光芒四射、充满柔情地洒在学窑中每个角落……
据进士苏耀泉撰写的“修职郎吏部候铨训导岁贡生张老夫子德教碑铭”记载“儒术阔迂,为世诟病。及人者疏,抗颜自圣。古称穷士,独善其身。为我夫子,分以饷人。讲席传经,体用毕致。岂为艺文,明道正谊。身修名立,行表言坊。闻者言企,薰者善良。孝友性成,内行醇备。裕后光前,永锡尔类。经师之望,纯儒之行。不歉于素,乃集厥成。立德立言,俱堪不朽。刻次贞铭,永垂永久”。张老夫子就在这个窑洞中给众弟子讲席传经,体用毕致。
窑洞在北山向阳山崖下临崖挖掘而成,坐北朝南,宽4m,深12.6m,前面为50多平方米的平台院子,站在院子向南望去,山势丰满雄浑,大气磅礴,浩然之气迎面而来。学窑从选址就显现了大道至简,甚至有些大道至拙,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历经百年,学窑深处究竟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张老先生人格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由于背风向阳,阳光直射窑中,空气中到处是太阳的温暖,弥漫着阳光的明媚,温暖而安逸,进入学窑院子,顿觉心情宁静,阳光、空气、远山顿时凝固般成为唯一的风景。
张老夫子在此学窑中教书育人,深得弟子及百姓尊敬,去世后亲炙弟子时任浙江吴程知县进士苏耀泉,苏源泉及举人、生员、监生、贡生等百名弟子为先生在大路旁边立碑,苏耀泉亲自撰写铭文称“立德立言,俱堪不朽”。
孔子说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好人品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一个生前执著得近乎愚腐的老夫子,去后周边村子散的海孝,崇拜他人品的村里人全部用戴孝这种最原始、最崇高的方式表示尊敬和仰慕。《左转》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里的立德便指拥有好人品。正是由于张老夫子的好人品,“闻者言企,薰者善良”,从学窑走出一代廉吏苏耀泉、大书法家苏源泉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立于张老夫子墓南50米路旁边的“吏部候铨训导岁进士张老夫子先生”碑(现存会宁教育展览馆)上共列举甘肃、宁夏两省会宁、静宁、隆德、西吉四县受业门人,排成左右两个方阵,气势恢宏,残存可见的每个方阵五列,每列8人共40人,两个方阵共80人。
八十个德才兼备的学子整齐而有序地陪侍老师身旁,仿佛既向老先生报告自己的理想,又向过路人们宣示老夫子无尚人品。
历经岁月雕琢,石碑被当地人制成石磨,但如同老夫子高尚人品一样,久经磨练碑文仍依稀可见。有些人名已残缺不全,但依稀可见进士、生员、监生、举人、童生等赫然排列,阵容齐整,气势恢宏。
站在学窑院子中,朗朗书声犹如天籁之音穿越时空,阵阵传来!
德教丰碑
邑举人 柳炳垣
程子曰:“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故士之克自树立者,不必其擢巍科、膺显仕也。方其矜式于乡,薰其德者善良,被其泽者歌泣,此一介之士卓立于乡闾,而生前行谊,没世而不无思慕之忱也。若此者,其惟乡饮介宾敬修王先生乎?
先生姓王氏,讳正心,字敬修,世居城东之乡黄川里,曰王家嘴。幼聪慧,好读书,旋入邑庠,学使深器之。以家务不遑持举子业,然暇辄手不释卷,课儿孙读綦切,乡人多从之游,先生亦口授指画,因才训导,列门墙而成立者彬彬多人。乃且耕且读,家计稍裕。先生每于食奠时泫然曰:“惜不逮事吾父也!”以故族党有冠婚丧祭,辄慷慨倾助之,无难色,亦无德容。其居家也,事兄如父,视侄如子。其居乡党也,寡言笑,少应接,生平无疾言遽色,而人咸敬之、爱之。岁饥馑,待先生以举火者不乏人,而先生悉周之。里中有危难及有才略者,先生则排难解纷,引掖开导。其居乡类如此,故乡人以介宾举,盖表其实行也。今先生之孙建中、肇中年方弱冠,同案入邑庠,子孙林立,弦诵之声历四时而不绝。由其有是德,宜其有是福也,天之所以报善人者为何如哉!
斯时也,先生殁已十年矣,乡之人及受业者谋勒石以垂不朽,且使后之过此者一读碑一思先生也。
教条示龙场诸生
王守仁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①惰,玩岁愒②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⑧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学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③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改过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④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⑤。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⑥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凝沮⑦,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责善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⑩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某于道未有所得,其学卤莽耳。谬为诸生相从于此,每终夜以思,恶且未免,况于过乎?人谓事师无犯无隐,而遂谓师无可谏,非也。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教学相长也。诸生责善,当自吾始。
[注释]1.隳:(huī) 2.愒:(qì) 3.侪:(chái)4.馁:(něi)
5.笃:(dǔ) 6.蹈:(dǎo)7.绎:(yì)
翻译:
同学们追随我到此(龙场驿),情真意切。我担心没有什么能力帮助你们,用四条要求互相勉励,来答谢各位同学的厚意:一是立志;二是勤学;三是改过;四是责善。你们要认真听讲,不要不重视。
树立志向
志向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以做成功的事情,即使是各行各业的技能手艺,没有一项不是以志向为出发点的。如今求学之人懒散怠慢,荒废时日,最终一事无成,都是由于志向没有树立罢了。所以立志成为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立志成为贤人,就可以成为贤人。志向不树立,就像没有方向的船,就像没有笼头的马,终究达不到目标。过去有人说,让人行善使他的父母恼怒他,使他的兄弟怨恨他,家族中人及同乡朋友厌恶他,这样的善行不做也罢;如果做了善事父母都喜欢,兄弟都高兴,家族中人及同乡朋友都尊敬相信他,为什么不去行善而成为君子呢?做了坏事父母都喜欢,兄弟都高兴,家族中人及同乡朋友都尊敬相信他,这样的坏事做做也无妨;做了坏事让父母恼怒,兄弟怨恨,家族中人及同乡朋友厌恶,为什么还要去行恶而成小人呢?各位同学想到这些,就可以知晓应立什么志了。
勤奋学习
已经立志成为君子,就应当从学习开始。但凡学习不勤奋,一定知道他的志向还不坚定。跟随我学习之人,不以聪明敏锐为高,而以勤奋谦虚为上。各位同学试看同辈之中,如果有本身空虚却装作什么都懂,害怕别人说自己无能,担心别人行善超过自己,自夸自大,夸夸其谈,骗人骗己的人,即使他的资质禀赋先天优异,同辈之中,难道就没有人不痛恨厌恶他吗?难道就没有人鄙视轻贱他吗?那些原本欺骗了别人,别人确实被你欺骗,难道就没有私下被讥笑之人?如果有谦虚低调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目标坚定,做事虚心,勤学好问,与人相处总是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从自己身上查找不足,善于学习别人长处,明白自己的不足,忠诚守信乐观豁达,表里一致的人,即使他的资质禀赋粗鲁愚钝,同辈之中,有谁不称赞羡慕他呢?那些原本没有多大才能,又不求上进之人,人们认为他确实没有才能,还有谁会尊敬他崇尚他呢?各位同学看到这些,也可凭此知道要做大事必须勤奋学习了。
改正错误
错误,从大贤大能之人开始,没有谁能免除,然而过错对贤能之人没有造成不良影响,是因为他们能知错就改。所以不以没有过错为贵,而以善于改正错误为贵。各位同学自己想想,平日在廉耻忠信方面也有缺陷吗?也有违背孝亲爱友之道,迷陷于狡猾世故、有偷窃习性的人吗?你们大概不会到这种地步。如若不幸有这类人,都是因为他不知道道理而失足,平时没有老师朋友的讲解规劝告诫而造成的。同学们试着自我反省一下,万一有接近于这种情况的,也要自我反思,自行悔改。然而也不应当仅仅凭此自我愧疚,甚至在改正错误发扬从善方面失掉勇气。只要有朝一日能改正过去的错误,即使过去是盗贼流寇,今后也可以成为君子。如果说我过去已经是这样了,现在即使改正错误做好事了,万一人们不相信我,且不宽恕我之前的罪过,反而让我怀着羞耻之心无颜见人,进而甘心堕落,一错再错,那么我也绝望了。
互相监督、提醒,使对方品格臻于至善
互相监督、提醒,使对方品格臻于至善,是朋友之间应该具备的品质,这需要忠心告诫并循循善诱说给朋友听。尽心尽力体现你对他的关心爱护,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使他能听你的劝告并在行动上体现,自己弄懂道理并能改正,有感触而不发怒,于是改正缺点达到完美。如果先直言告诉朋友过错和缺点,痛骂他的过错,让他无地自容,他将羞愧难当并记恨在心,即使他表面服从,却是因形势所迫而服从,这是刺激他使他做坏事。所以但凡揭别人的短处,攻击别人的隐私,故作正直的举止来谋取名誉的人,都不是用语言监督、提醒朋友,使朋友臻于至善的人。即使是这样,用这种方式让我被别人“责善”也不是不可以。人们因此而指责我,凡是攻击我的过失的人,都是我的老师,怎么可以不高高兴兴地接受并心存感激呢?我在品德方面没有什么收获,在学问方面也轻率。误让你们跟随我在此学习,我整夜整夜的思考,小错误难免,何况是大过失呢?人们说对待老师要不冒犯不规劝,并说在老师面前不能提意见,这是错的。在老师面前提意见,直言相谏不能说是冒犯,婉言规劝也要让他听到。让我按正确的做,我才能得以明白正确之处;我做错了,也能够改正错误: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同学们互相监督、提醒,使对方品格臻于至善,应当从我开始。
[作者介绍]王守仁(1472—1529)字安伯,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生于余姚。哲学家
韩绳武先生家传
进士 苏源泉
先生讳继祖,字绳武,会宁人,世居县东百里韩家道,业农。祖讳宗华,妣*氏。考讳启宇,妣苏氏。先生少读书,饶胆识,慷慨好义,义所可否,不肯随人为趋避,然沈重寡言笑,温如也。
先生故有别业,距旧居六十余里。同治初,回匪之乱,往来奔救,率家人廿余口避难山谷,皆以智免。一日独行,遇贼数十,追之急,度不免,乃耸立,持矛以待。贼将至,瞋目叱之,贼惧,不敢迫,乃得脱。既避难于郭氏堡。时贼踪出没无常,民废耕者数岁。戊辰大饥,人相食,斗粟值钱万二千。先生故有积蓄,乘机运致堡中,人多仰给之。先生五日一糶,计其家丁口之数而多寡与之,斗取钱五千,而他人亦不能高其值。有利其价廉而求糴者,顾其家不贫,先生瞿然曰:“余之粟,所以活此间无藉之氓也。今子力能致自远方,何必尔;且子非朝夕不给者!”竟弗与。而全活甚众。有丐者,人皆谓为贼谍也,将杀之,先生力白其非,且资以遣之。其振贫济急类如此。性尤急难,族兄某执于贼,先生以身代之,拷掠备至。人皆义先生,议赎以物,弗获,贼声言必得堡主人乃可。先生不得已,乃率贼至堡下,阳为诱降,而阴语堡中人曰:“万勿以余关说而开门纳贼。”贼以为不欺,而堡卒不下,乃释之去。族人有为人诬控被拘者,先生大忿,率众夺之,反为所逮。启宇公以先生去则举家失养,身自拘以代。先生竭力营救,不获,将具词大府以求直,邑令闻而释之。而启宇公以是忧郁致疾,归数日,卒,先生常引为终身之痛焉。盖先生激昂负气,见不平,无问疏戚与力之能否,辄为之赴,而亦时以此罹咎。其称道于闾里之口,琐琐者不胜数也。而见义勇为,尤切切于民生利病之大。当同治癸酉甲戌间,陇右肃清,兵燹之余,民力凋敝,朝命办理善后,以苏民困。邑令许某方贪残苛敛,民不堪命,先生怫然曰:“士,四民之首,斯民憔悴而忍坐视不救哉!”时左文襄公方督陕甘,驻节肃州,将往为民请命,未及发,而许闻知,拘而禁锢之,八阅月乃释归,而许旋即去任,民乃得纾。乱定,赴试,补县学生。
晚喜种树,终日优游畦陇,闲课僮灌园,甚自适也。
以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初六日卒,年七十有二。配宿氏。子二:国璧,国玺。女三。孙男女六人。
赞曰:先生母为余祖姑母,而季弟绍泉又为先生婿,以联姻故得相过从。自余总角时随诸兄造先生,和易煦煦,无复崖岸。及长,得从乡父老问先生轶事,乃叹大勇若怯,有道君子之处世,固未易以一端见也。
赐进士出身赏戴花翎并加四品衔礼部主事,苏源泉撰并书
(张克靖发现并整理)
资料来源:会宁二中
联系我们
电话:13830033770
QQ:476301524
微信:hxhn-chen
地址:甘肃省会宁县开发区长征胜利景园后门(生态馆对面)
邮箱:476301524@qq.com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会宁二中。
⊙投稿信箱:476301524@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杨艳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做视频专题 找华夏会宁
联系电话:13830033340

推荐您阅读更多有关于“”的文章

文章归档